«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當代思潮 » 改變命運
弘易轉載:陳亦純 秘密21(十四)第二法則 4-4 演申
 命到底可不可以改變?

袁了凡先生遇見了禪宗大師,他向袁了凡先生指出命是可以改變的,不能改變命運的人是凡夫俗子,是不能成大事之人。

人生就像是搭上一班駛向終點站的火車,一般人都是跟著火車的前進置身其中,到了終點,被人叫下車、或自己隨著人潮下車,這就是命。如果在途中,突然覺得沿途風景優美,萌生參觀之意,搶身下車,車子仍然前進,而你已經進入另一個境遇裏,隨後的一切發展就非原來的安排。但這需要大智慧者,或俗語所說:「大善大惡之人不在命數中。」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自心去檢討、去反省審思,才有可能達到自己所要的境界。

常可以看到,原本條件很好的年輕人進入社會,但多年後卻一事無成;而有些條件並不被看好的人士,他們後來的發展卻是出人意料的好,觀察他們的差別,有幾個因素是造成結果不同的原因:

一、知識要豐富

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具備學習力多閱讀是重要的。拿破崙說;「讀書就是力量。」蘇格拉底說:「多用一點時間閱讀別人的書。了解他人所遭遇的艱苦後,就比較容易改善自己的問題。」

1986年美國蓋洛普調查1500個成功人士,他們有五個成功的特質:明白事理、廣博知識、多方面的能力、好的生活習慣、毅力超凡。

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為了跟上最新資訊,他每天用五個小時閱讀,其中閱讀中英雜誌和報紙一小時,半導體高科技資料兩小時,書本和書評再用兩小時,這習慣已有十多年,他說:「讀外文書籍擴大視野,讀名人傳記增加經驗能量。」

記者問他:「你這麼忙,怎麼有時間讀書?」

他回答:「我就是因讀書而忙。」

聲寶企業創辦人陳茂榜先生也是個愛書人,青年時代在日本人開設的商店就是因嗜書如命以致被賞識和提拔。他說:「一個高中生,一週看一本書,一年52本,四年讀208本。必定在知識面贏過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大學生。」

他又說:「學士要維持水準,每天要讀一個鐘頭的書,碩士維持水準,每天要讀兩個鐘頭的書,至於博士要維持水準,則非要讀三個鐘頭以上不可。」

讀一本雜誌,快者不到一個鐘頭,看一本書也不過一兩個鐘頭,約是看一部電影的時間,這是最有價值、最經濟的投資。

若還是沒時間,無妨購買「百家講壇」之類的演講錄影片,在開車中學習,「百家講壇」內容多樣化,學者勝出,實是有心向學者之幸。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若說無法得到知識的力量,這只能怪自己了。

在美英殖民地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時,法國視察員兩邊考察後,下了註解,他說美國必贏。有人問他哪有可能,美國獨立軍裝備不如英軍,訓練及效率也跟不上。

但他說:「我看到每週從歐洲運往美國的書籍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連深奧的書籍都有,數量還超過整個歐洲的閱讀量。一個喜歡閱讀的地方,力量是可怕的,所以我認為他們會贏!」

文化力贏過軍事力,有深度的人畢竟與眾不同。

中國這幾年經濟蓬勃發展,甚至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指標,雖然萬方矚目,但中國領導人都沒有得意忘形,他們更謙卑的走向有深度的文化建設。

先是某政委當著最高領導胡錦濤的面前,建議領導幹部們「少一點菸酒味,多一些書卷氣。」領導人不但不以為忤,還順水推舟。

總理溫家寶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伴隨我整個生活。」他的床頭擺著「沉思錄」隨手翻閱。某省新省長送給各廳局長和縣市長的見面禮是「致加西亞的信」。這本名著強調遵命行事,不找藉口,行動必成,省長送書的含意不言可喻。

哈爾濱啟動「月讀一書,打造書香哈爾濱」,市委率先發表「卓越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大國崛起並不可怕,但勤於打造文化力,創造深度的閱讀感讓人敬畏。

北京、深圳等大都市的書城面積廣大不輸大賣場,購書者用推車拿書,且多的是心靈和精神層面的書,讓國外旅客看了無不嘖嘖稱奇。

二O一O年深圳市舉辦「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觀念」評選活動,得到第二名的是「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這麼熱衷於讀書的風氣在流傳,中國之強大絕對是必然之事。

「閱讀,終身的承諾。」要讓自己一生不失望,多讀書是重要的。

二、心態要健康

所謂心態影響一切,有一個科學實驗證明。美國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一項為期六週的老鼠過迷宮實驗,對象是三組學生和三組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將和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你們要多準備一些乾酪在終點賞賜牠們。」

對第二組說:「你們與一群普通的老鼠為伍,不要對他們期望太高。」

對第三組說:「SORRY!這些都是愚笨之鼠,所以你們不用做甚麼。」

六週後,天才老鼠都迅速通過終點。


普通老鼠速度慢。


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過關。

事實上,老鼠們並無差異,差異的是這些學生被暗示了,被誤導了。他們讓自己的態度和錯誤的想法連結了。

所以凡事不是能不能的緣故,而是態度正不正確的問題。

一九七七年金氏世界紀錄記載著一位「最偉大銷售員」―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喬吉拉德,他於一九七三年創下前所未聞的一千四百二十五輛,個人年度汽車零售紀錄,直至一九九一年金氏世界紀錄年鑑還記載著,他一生總紀錄是一萬三千零一輛,每月最高一百七十四輛,平均每日六輛,他的紀錄至今無人可破。

喬吉拉德出生貧民窟,口吃,三十五歲以前換過四十個工作,宣告破產,是個失敗者,但三十五歲後開始賣車,創下四個世界第一:單日、單月、單年、總銷售量冠軍。

他在十五年的汽車銷售員生涯裏,碰到經濟環境紊亂的時刻、越戰、石油危機,但一年還賣出一千多輛車子。

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勤追蹤準客戶―他每個月不間斷地寄不同卡片給客戶,最高紀錄一個月寄出一萬六千封。卡片一年出現在你家十二次!若想要買車,當然要找他!

二、名片傳單化―他喜歡在公眾場合「撒」名片,在球賽裡名片整袋地撒出。到餐廳用完餐,帳單裡夾上三、四張名片及豐厚的小費,經過公共電話旁,也不忘在話機上夾個兩張名片。

三、讓老客戶回頭與幫忙促銷―「我的客戶裡,有九成是回頭客,剩下的那一成,不是搬走了,就是已經過世了!」老客戶成為他的助銷員,在完成歷史天量的那年,四分之一的量是老客戶介紹出來的。

四、形象行銷―如果你想要向紅極一時的他買車,就必須像上醫院看診一樣排隊預約,有時還得等上半個月、一個月的。向他買車已是一種榮耀。

五、善用價值影響力―1978年,喬吉拉德急流勇退。目前依然行程滿檔,應邀到各地演講,分享行銷經驗與推銷秘訣。

要學習他的技術無須多大學問,但問題是一般人沒有他的熱力、做不來他的積極與堅持罷了。

心夠大,任何事情都做得到,心裏認為不可能,當然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把綁著腳的繩子砍掉,讓自己踏出不平凡的路,TO BE IS TO BE MORE(存在就只要比存在多一點),不被旁人不健康的言行影響。不消極、不埋怨、不浪費時間;能力差,只要心態正確,一定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技巧不行,每天肯持之以恆,技巧也會純熟。心態不正確,再好的技巧,再高的能力,都會把事情弄垮,所以心態要正確,心術必正當、一步一腳印,終究會完成自己的願望。

英文字也有神奇之處,如果以A是1,B是2,C是3推算下去,再把每個字的字母相加起來,會發覺有相當的奧妙。

知識Knowledge―共是96

認真工作Hardwork―共是98

態度Attitude―共是100

所以擁有知識或認真工作都還不夠,態度正確才是成功的根本。態度又是什麼呢?作人不敢做、不願做、不能做、做不到之事。

世界旅館業聞名的嚴長壽先生,他帶領的台灣亞都飯店是國外來的藝術家、音樂家、畫家,都會指定入住的旅店,亞都飯店在台灣的飯店中,地段不算最佳、環境不算最好、面積也不是最大,本來有99%失敗的理由,但是呢?亞都飯店卻有1%成功的因素,這成功的因素,就是亞都的經營者嚴長壽先生。

一個人的用心可以改變一個飯店的歷史,改變台灣的形象,原因就在你肯做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人。

嚴長壽總裁曾說過一句話:「生命可以平凡卻不必平庸,唯小也可以唯大。找出你存在的價值,找出你的使命感跟人生的意義。」嚴長壽先生的學歷不高,他開始工作時是公司最基層的工友,但是後來變成這個公司的總裁,他怎麼做到的?

他在當工友時,別人不太敢接老外的電話,但他卻當成是英文訓練而勇敢的接聽,別人中午休息,他自告奮勇的代班,學習電報機操作。

他用最低的經費、最高的創意,在世界各地的旅遊展中,打敗勁敵韓國、日本等國得到首獎,他發揚中華文化,將中華文化的精髓以扣人心弦的方式演繹出。

有人說,如果以100分為總分,方法和態度各占幾分,答案是態度要占100分。態度不對,一切都免談。

三、技巧要熟練

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換來成功。

愛迪生研究燈泡失敗了9999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想想看,9999次的失敗代表了什麼?

第一個啟示是:「為什麼失敗有這麼多次?」誰統計的?應該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每一次的實驗讓他們知道錯誤,但有記錄才知道錯誤在那裡,有錯則改,凡改過便留下記錄,這是科學家的本色和份內該做的事,一點都馬虎不得。

第二個啟示是:「數大就是美」。

任何事情都存著機率與或然率,量大,成功機率就高,所謂熟能生巧,再笨的人做久也可以抓出若干要領和頭緒。世間本無天生的天才可言,連音樂神童莫札特也要每天練琴兩個鐘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存僥倖或自視太高,都是成不了事的。

第三個啟示是:「凡付出必有所獲」,愛迪生雖然是要發明燈泡,但這過程中他觸類旁通的得到各種啟發或收穫,這些附加價值不比主要的發明少呢!

第四個啟示是:「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毅力與堅忍的心,就在一次又一次磨鍊中被培養出來,耐力也愈積愈雄厚。或許還看不到明確的成績,但過程所累聚的能量、潛力已形成了,這沛莫能當的氣力正是爆發更大成就的契機。

第五個啟示是:「EQ訓練」,能耐得寂寞與失敗和挫折,才可讓一個本沒耐心、沒涵養、沉不住氣的人,得到最好的訓練。

失敗了9999次,成績還是零,但最後的一次試驗成功,零就一躍成了一萬。一與零之間相隔有如天壤之別,成功的人在最後一口氣尚存時奮力爭氣,失敗的人總在成功的門口前佇足不前。

一步一腳印,志在千里,美夢才能成真。

四、習慣需良好

「成功者習慣去做失敗者不愛做的事。」

成功者未必喜歡做一些必須承受挑戰和艱困的事,但卻因為他能克服怠惰,堅持追求目標,所以有機會出人頭地。

一個人最難的是維持好的習慣,每年年初,大部分的人都信誓旦旦的要天天寫日記,但真的有幾個人堅持到年底。每個人也都知道必須早起,早努力才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但大部分的人卻是天天與棉被對抗,無法抗絕貪睡的誘惑。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之所以令人尊敬和懷念,是因為他八十年如一日,天天比別人更早起,更認真,追根究底在改進產能上,也用全部的心思在企業的求新求變上。

名作家李敖讓人又愛又懼,原因是他有記錄及蒐集資料的習慣,每天他和誰見面,講了什麼話,看到什麼新鮮事,回家一一記錄下來,資料鉅細靡遺、分門歸檔,所以只要他所言,必定有憑有據。

我常看到一些公司的職員,好像生怕公司佔他便宜似的,早上一定趕在九點快到時才匆匆忙忙搶進公司,怕吃虧,怕多做事,他們是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典型「三等人」―「等下班、等領薪水、等退休」。下午五點一到,就飛也似的打卡下班,非他職務內的工作絕對不碰。

我在擔任推銷工作十六年的歲月中,最引以自豪的是,不管是學習的時候、還是得意的日子,我每天都會一早就到公司,我熱愛公司,熱愛我的同事,熱愛我的工作,所以恨不得天天快到公司與同仁相處,回想那十六年中,好像除了結婚、出國,遲到、不到公司的天數未超過十六天,我自認我資質並不如天才型的業務同仁,但是以熱愛工作的習慣,到底也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指出,跳脫慣性思維的重要―「天才只不過是以非習慣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罷了。」

一般人在生活當中,為省麻煩,自然而然形成一套行為模式。當遇到同樣的情境時,不假思索的用這套機制去處理事情,被後天的「觀念」和「習慣」所操縱。

「覺察」自己的思維,養成不斷省思舊習慣的新習慣,跳脫觀念所困,用新的好習慣去代替舊的習慣,才能成就屬於自己主宰的人生。南丁格爾曾說:「成功的人通常保有失敗者不喜歡的習慣,因為他們願意作自己並不十分樂意作的事。」

知識Knowledge、態度Attitude、技巧Skill、習慣Habit這四個因素的第一個英文字加起來諧音是「CASH」,要致富、與眾不同、脫穎而出,就需要有別於常人的生命演出。

五、人脈需豐沛

人際關係比知識力還要有效好幾倍,尤其中國人更講求關係的重要,沒關係找關係,有了關係就沒有關係。做生意要關係,入學找關係,受人歡迎更是關係非凡。

豐沛的人脈需要用心經營,換了名片後,如再能合拍照片(如今要拍照太容易了),把握黃金24小時,絕不可束之高閣,發個電話簡訊感謝認識,或發個E-MAIL詳細介紹自己和公司,再把相片傳過去,若是能寄上個小禮物和洗出來且護貝的照片,保證令人一生難忘。短暫交談中,對方有所詢問或有所求,也要迅速回應。

美國前總統布希擅長經營人脈,每到一地,就用電話招呼他所認識的人或邀約見面,且見了面立刻叫得出對方的名字,因為他用心去記得每一個人的特徵,這樣的行為簡直讓人受寵若驚。

見了六個人後,只要聯結起來一定有關係。不是同校就是同學(各種學習機會),不是同好(打球或看球)便是同道(宗教或興趣),或者是同事(同公司)、或者是同梯(當兵、年期),還有就是同門(師出同門)或同鄉、同宗(同姓)或同族(種族、家族)。關係一扯開來,事情便好辦。

馬來西亞籍的傅政瀚,2010年騎著單車從大馬沿泰國、寮國、越南、廣東福建要到台灣成功大學就學,不料在福建南安被偷走錢包,腦筋靈光的他找上當地的「傅氏宗親會」協助,終於圓了長征5千公里的夢,這是應用「同宗」的效應。

比爾蓋茲初出道便取得IBM的大訂單,若非如此,他創業有成的速度恐要延遲多年,為何他這麼幸運取得這訂單,原因很簡單,他的媽媽當時正是IBM的董事,他應用了「同家族」的關係。

六、借力使力更有力

我們用科學的眼光來看,現代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用現代的方法應對。

要身體好,多運動,作息配合生理循環,作事秉持天理公義。

不要有太多的享受,也別有太多的慾望。凡事設想危機的一面,用現代的科學機制去防備。

擔心老齡化以後的沒人照顧和缺乏寬裕資金,就需要提前做準備,準備金最好要一大部分放在零風險、高保障的金融機制上。

諾貝爾獎金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出980萬美元,初期規定只能投資在固定受益的公債及定存。但低報酬使基金的金額節節下降,到1953年只剩下300萬美元,眼見不妙,於是修改章程,改變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力,但是一大部分為定時定額的投資。這一改變,使諾貝爾獎金的命運大大改變,五十年來,每年五個獎項,每項一百萬美金,五百萬獎金加上其他費用,基金不但沒減少,還成長到三百億美元。

人最怕的病症是癌症,在2010年的台灣,每7分鐘有一人罹癌,每13分鐘一人因癌致死,死亡的三個人當中一個是癌症患者。

癌症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為治療癌症所造成的財務傷害,為了張羅額外的醫療費用、無法工作的家庭開銷,這都是難以想像的負擔。

這些負擔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一場災難,心力交瘁、求助無門、學業中斷、幸福遠去......這就是命,無法改變的命。

但若能提早知道這樣的命運,及早用收入的一小部分買防癌保險,就像古老的親族同宗集資存備,當這麼高的危機事件發生時,家庭的災難得以降低,瀕臨崩潰的家庭有一線生機,往後漫長的歲月可以獲得保障及改善,定時定額的投資及足以在危機時提供補償的保險,會讓危機變轉機,這就是改命。 



上一篇:弘易轉載:陳亦純 秘密21(十五)第三法則 4-1 愛與感謝,動機決定後果
下一篇:弘易轉載:陳亦純 秘密21(十三)第二法則 4-3 了凡四訓翻譯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