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繁體中文
相关资源
前人智慧
易经经典
风水经典
其他经典
易经典籍连载
当代佛学节选
当代思潮
改变命运
献给旅行者们365日
人生的真理
网路资源
好文转载
风水转载
易经转载
修身养性
佛法知识
友情连结
民间信仰
流年理论
常用祭祀仪轨
公司简介 大师简介 服务项目 大师专栏 客户实例 相关资源 最新消息 联系我们


网路资源 » 佛法知识
弘易转载∶【见识】好德、阴德和阳德
弘易转载∶【见识】好德、阴德和阳德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因此, 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

‘好德’需要我们不断培植,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那麽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

古德曾说∶‘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於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於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於自己。’

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譬如你拿钱买股票,股票可能会下跌;买黄金珠宝又可能被盗贼抢走;参加合夥投资,不但有风险,而且万一被合夥人骗走,那岂不前功尽弃?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会赔本,将来万一遇到败家子,也会倾家荡产,难怪《大宝积经》上会说∶‘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质就是消耗福报,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乐,这是很肤浅而又很短暂的,享用过的财物永远不能再属於自己。只有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佛经上叫做‘福田’)取之於社会,用之於社会,那麽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不致被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

‘三宝门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及早将来施於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没有布施修德,将来的日子很难挨过,尤其是一个临命终时,一切财物、朋友、眷属、权力都带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恶业力跟随著我们。就这一点来说,修德真是非常实用的。

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但死神肯定要来。而且随时都有突击我们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修德吧!

二、德的种类

德的分类非常多。例如∶它可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种。阴德的力量比阳德大得多。

《中庸》里提到智、仁、勇三达德。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会产生为虎作伥的流弊,有智识而没有仁慈会危害社会;有智有仁,而没有勇气实行,则一切美德成了空谈。

《论语》里又叙述了温、良、恭、俭、让五德。温和柔软可以导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导致长寿善终;诚恳恭敬可以导致平安宁静;节俭勤劳可以导致财富和身体的健康;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保住前面四种德行而不致流失。

三、品德的四个层次

品德的层次可分为下列四种∶

(一)算盘式的道德——以功利主义做出发点,做任何善行,都会仔细地考虑到成本、效用、果报和名利等因素。确实认为划得来,才会开始去做。这种人不会平白无故送你东西,他一定有所企图。他行善时常希求回报。

(二)‘四海经之内皆兄弟’式的道德——这种人行善是出於一片同胞般的爱,比较没有自私心的心机和功利的色彩。他把所有的人都当兄弟一样,因此,行善较为自然,而且也出於真情。但是因为有我执在作崇,所以仍有人我的分别,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三)爱人如己的道德——因为这种人已破除了我执和烦恼,所以能忘我。而达到爱人如己境界。能这样做已经是圣人了。但因为他还没有破除法执,所以行善时,心中仍然存有抽象的观念(例如∶‘贫苦’和‘功德’等)。因为他有名相的负担,所以还不能做到绝对地自在。

(四)最完美的道德——行善不但不望回报,而没有人我的分别,甚至也没有任何名相的负担,这种人的慈悲心是没有条件和无限量的。因为他行善时,连一点负担也没有,所以最真诚、最自然,也最快乐。

古人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意思是说∶‘品德高的人绝不会执著功德和名利,只有品德不太好的人才会计较功德和名利。初学的人行善,难免会执著善相’,等修养的功夫纯熟以後,就可超越名相的束缚和牵累了。

四、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己——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


上一篇:弘易转载∶【见识】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下一篇:弘易转载∶【见识】心经里的十种自在
<回分类页>

Copyright © 2025 台湾弘易堂-科学风水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