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網路資源 » 修身養性
弘易轉載:【修行】轉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後
弘易轉載:【修行】轉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後
 
佛教中轉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連續性有關,而不僅只是平常所認為的轉生進入不同身體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於特殊的因緣而出現、消失,這與佛法中出生、死亡和轉世的理論完全一致。
 
身體和心無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兩者還是不同:身體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內所裝的東西。身、心兩者各有它們創造和延續的因緣,這些因緣中,只有一些是兩者共通的,譬如身體被打了一巴掌,心也會感到痛苦。一般來說,身和心是不同的現象,舉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體老化的時候,心仍能保持年輕。
 
由於身、心關係密切,二者自然會彼此影響。當其中一者受到干擾,另外一者就會感到震驚、悲傷、偏執,以及其他各種身體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畢竟是不同因緣的產物,因此要止息這兩種連續現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緣。年老、意外、饑荒等耗去了身體的因緣,但卻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摔得完全粉碎,不再是個碗了,而米卻依然還是米。很幸運地,所盛物永遠不會成為容器,否則“蛋炒飯”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於心識之流的因緣在身體死亡之後仍然繼續,所以除非有什麼阻礙,否則心識便繼續下去。只要仍有自我,就有二元對立,那就造成業力;而業的能量,就是不管身體發生什麼,都讓心識之流持續下去的緣。心的連續就是所謂的再生。因為心具有色蘊的習慣模式,所以轉生通常和取得某種物質形體有關。
 
然而要出現轉世,即心識的相續,倒不見得身體一定要死亡才能發生。每當一件事物終止、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了。如果我們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接著,為了安撫自己,以服用鎮定劑或毫無節制地進食來麻痹自己,讓心變得愚昧,那麼我們就在畜生道中投生了一陣子——這就是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運作狀況。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出生於某種境界,現在的心又創造出緣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況。
 
成佛是相續心識的唯一障礙和對治方法。成佛摧毀了“自我”的妄見,從根切斷了心的相續;也可以說,把種子燒毀了或者關掉投影機,電影便完全消失。
 
轉世再生和永恆的靈魂毫不相干,佛教中並沒有永恆的心這種概念。雖然今天的心和昨天的心不相同,但沒有昨天的心,就不會有今天的心—兩者不同,卻又不是完全不同。心就像河流,是連續或是過程,現在的狀況和以前的狀況,並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
 
就算是幾分鐘或幾秒鐘之前的心,現在也已經改變了、已經不同了。如果昨天和今天的心完全一樣,那麼就不需要記憶;在這種情況下,你也不可能忘掉任何東西。無常和變易使記憶、遺忘和所有心靈過程成為可能。
 
如果心是永恆的,你就無法加入或減去任何東西,因為永恆是不可移動、不可變易的,永恆也不受時間、空間、方向,特別是活動的影響。心的活動必然包含變易,這就是無常。
 
與心的移動和變易有關的念頭和意識,對於永恆的心不可能有任何影響,因此,永恆也是無法表達的。如果你的心是永恆的,改變對於某種事物的感受就不可能,因為根據定義,永恆否定了變易的可能性,而移動與成長包括在變易之中。永恆的靈魂也不會比較好,因為這種改變會扼殺了靈魂的“永恆性”。


上一篇:弘易轉載:【修行】生活的禪法,在於生活的減法,不回避,不挑剔
下一篇:弘易轉載:【習氣】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