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易經典籍連載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一) 人生的歷程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一)
 
人生的歷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像也;悔吝者,憂虞之像也;變化者,進退之像也。”
 
這三個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學,也就是政治哲學。我們知道,宇宙問只有兩個現象:一個吉,一個兇。那麼吉凶又是怎麼來的?好與壞是怎麼來的?是人為假定的。人類心理自己反應得失的一種現象,就成為“失得者,吉凶之象”了。譬如我想賺錢,錢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錢不到我手或失掉了,這就是兇。所以吉兇是人類心理相對的一種反應,天地間沒有所謂絕對的吉凶,也沒有絕對的是非,也沒有絕對的好​​壞。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沒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裡來的?是由人類心理來的。吉凶是怎麼產生的?也是從人類心理的判別而產生的。譬如說青年大談戀愛,談到最熱烈的時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認為是吉。表而上看來很得意,事實上,說不定失意已暗伏在裡邊了。現在覺得很好,到時候分開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說一個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難。想死還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悶氣⋯⋯沒有一樣好受的。這些是非好壞都是從心理現象來的。
 
同樣的,吉凶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一種失得的心理現象。我常說你學了《易經》以後就不要卜卦了,因為八八六十四卦沒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沒有一卦是大兇的,充其量告訴我們“吉、兇、悔、吝”四個現象。人生也只有四個現象,這就是《易經》陰陽的四象,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太極以西洋人的說法,就叫做本體、叫上帝,佛家叫如來。我們中國文化不來這一套,不給它加一個宗教的外衣,也不賦予它一個假定的名詞—本體;這個萬有的生命,我們叫它太極。太極就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永遠代表兩個相對的力量,兩儀就生四象。兩儀生了四象,就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
 
人文世界的一切現像也只有四種一一“吉、兇、悔、吝”。怎麼叫悔呢?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後悔,人生對任何事情每⋯刻都在後悔中。剛剛吃飯的時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飽了,肚子難過了,後悔了,“剛才少吃一口多好”,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釋,它真正的意義,只有一個名詞可藉用來說明,才最恰當,就是佛經上的“煩惱",這就是悔。佛經講的煩惱不是痛苦,是開始時心裡感到很煩,過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隨時隨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煩、很苦惱,也就是不高興。一般人說的煩惱,就是《易經》的悔。“煩惱”兩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後來傳人中國的。
 
吝是什麼?吝就是困難、是慳吝。整個《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兇、悔、吝四個變化。四個之中只有一個古是好的,其餘三個成分都是壞的。悔吝是小兇,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壞。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不動則已,一動只有四分之⋯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三都是壞的。這個以後還要再講,現只先說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像也;悔吝者,憂虞之像也。”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痛苦,一個人要不痛苦,什麼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腦筋,只睡覺,睡醒了走來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難做到,絕大多數人都要用腦筋;只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所以說“悔吝者,憂虞之像也”。由此可知宇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兇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興,失掉了痛苦、煩憂。
 
 “變化者,進退之像也。”有進有退,這就是變化。“進退之象”,就是各種的變化。如果反過來講,什麼是進退呢?就是“變化之像也”。同樣地,“失得者吉凶之像也,憂虞者悔吝之像也,進退者,變化之像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論是一樣的。不過前者是把結論先拿出來講,後者是把主題放在結論墾頭來講。
 
這是古文的寫作方法,它變動不居,又是音韻鏗鏘的,不但可以朗誦出來,而且還可以譜在樂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個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韻要清楚,像吉凶者,失得之像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樂。我們學了《易經》後,如何來判斷一個問題呢?現在根據《易經·系傳》孔子思想的原理,來告訴大家怎麼樣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像也”,或者說“失得”兩個字也可以。假設我們問什麼叫做悔吝?答案是“憂虞之像也”。什麼叫做變化?答案是“進退之像也''。這是《易經》講的,不要自作聰明,隨便亂加亂減,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訴了我們,你只要懂了這些就可以了。‘卜‘而孔子進一步再來發揮。


上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二)下台一鞠躬
下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