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網路資源 » 修身養性
弘易轉載:【修行】遇見困難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弘易轉載:【修行】遇見困難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遇見困難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夢參老和尚說:我說這話或許有人會懷疑說:“我念觀世音菩薩念得不少,大悲咒我也持得很多,我的痛苦,好像是沒有得救!”這個問題跟念地藏王菩薩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得從心理上解決,一者是每部經都告訴你求菩薩要至心。我們問問自己有沒有達到至心,至心是什麽心呢?就是一心,什麽叫一心呢?你必須跟他相應,雖然你沒有證得,你得明白,也就是你能理解這個意思,這才容易相應。
 
幽谷大師說:‘諸佛菩薩沒有一刻不想度衆生,而衆生念念和他們的心願相違背!’這怎能怪佛菩薩沒有感應呢?衆生念佛的誠懇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強弱有別,感應也因此而有辨別。惠空法師說:透過知見、勝解,建立對于佛菩薩的功德、本願、種種化現的信心,再透過念佛,不斷修行三昧禅定,就能達成佛菩薩的感應。而在這感應當中,會隨著我們的好樂、根性、心量大小、法門而感應到不同層次的佛菩薩功德,而這就完全是衆生個人機感所致了。
 
2、行善要長期堅持。
 
按照了凡四訓努力去做,用10年,20年,30年的時間,懇懇切切、認認真真地去做,一定會有大效果。所謂:“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前世有余德;德盡必滅。”“為善必昌!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盡必昌。”
 
3、身處逆境,也許是重罪輕報的現象。
 
印光大師雲: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于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複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文鈔續編卷下複周頌堯居士書)轉業改命肯定是可以的。《涅盤經·師子吼品》說:“修習道故,決定重業可使輕受,不定之業非生報受。”但重大定業肯定還要受一些的。佛典中說,以佛力之大,亦難卒滅定業,但也非絕對不可滅,只不過消滅轉移的因緣難具罷了。智恺《法華文句》卷十說:“若其機感厚,定業亦能轉。”肯定深厚的非常機緣和大感應,可轉、消定業。
 
4、佛菩薩有一種加持叫做:顯感冥應。
 
顯感冥應:如現生竭誠禮念,不見護祐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臨,業消障盡等是也。雖然很精進地修行,但似乎沒有明顯的感應。事實上,冥冥之中,佛菩薩的加持力已經為你化解了很多災難。我們沒有他心道眼,看不到三世因果。衆生的因緣根機的差別很大。毛淩雲居士說:其應之大小優劣不同,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縱令心不谛信,致誠未極,但能一念投誠,亦必皆蒙利益,隨己一念之誠而分優劣,但不能如竭誠盡敬者蒙益之殊勝超絕耳。
 
5、懇求佛菩薩可許則許。
 
陳海量居士說:善業惡業的報應是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身前身後的因果關系是非常複雜的,我們沒有慧眼怎能知道呢?從前惡業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報,就是來生也不容易了結。現在因為我們歸依三寶,忏悔過去罪業,修行種種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嚴重的果報變得輕微一些。像淨土聖賢錄,吳毛遭難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假使我們的業報中,應該先受到水災,火災,盜賊,病苦,以及謀事無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難;我們只希望苦難受得輕一些—所謂重報輕受,使得我們消除從前的業障;然後因著這不如意的因緣,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獲,以達到現在所求的願望。這是我們所不能預知的,只有求佛菩薩保護我們,許可我們!這一層意義,比較第一種‘許’義,更進一層。 (按:許可小災)
 
可不必許的意義:若是我們的前因,本來可以達到我們所願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後患;這樣雖然我們祈求您,也請您可憐我們的愚癡,非但不必允許我們的請求,並且要求您,就是在我們夙業分上,本來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們所謀求的不能成就。這較第二‘不必許’義,也深一層。(按:不許可世間利益)
 
6、達摩禅法的“四行”。
 
“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和“稱法行”,其要旨在于以清淨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覺悟之境。初報怨行者,修道苦至,當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愛憎。今雖無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無怨忤。經雲:逢苦不憂,識達故也。此心生時,與道無違,體怨進道故也。二隨緣行者,衆生無我,苦樂隨緣。縱得榮譽等事,宿因所構,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違順風靜,冥順于法也。三名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道士悟真,理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三界皆苦,誰而得安?經曰: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也。四名稱法行,即性淨之理也。”
 
7、逆緣能夠助成道業。
 
佛說:以苦為師。一味的順境對修行來說未必是什麽好事。古人說:從來富貴迷人眼,幾人到此誤平生!面對 逆境,如果我們能夠看破放下不是更好嗎?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信願念佛,一定得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上一篇:弘易轉載:【修行】感恩,什麽是感?什麽是恩?
下一篇:弘易轉載:【見識】如果命運給了你一堆垃圾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