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其他經典
經典(十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經典(十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壹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參考中國基本古籍庫,明刻定本
 
備註:
 
《清靜經》僅四百零壹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壹。 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接著說明,人神要常清靜,必須遣欲澄心,去掉壹切貪 求、妄想與煩惱,實現“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 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的常寂真靜境界。最後指出,“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 入真道,名為得道”。所以《清靜經》,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諷誦 修持的重要功課之壹。道教徒認為:“常清靜設教,導俗輔正,扶宗務化,民以歸根, 使含真而抱壹,體洽玄元,煉神合道,羽化飛仙,不為乖謬……乃至千真萬聖鹹不出於 此矣。”二《清靜經》有杜光庭、王道淵、侯善淵、王元暉、白玉蟾、無名氏、李道純 以及默然子等多種註本,均收入《正統道藏》。


下一篇:經典(十一)唯心宗安心法偈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