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網路資源 » 修身養性
弘易轉載:【見識】布施供養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存錢
弘易轉載:【見識】布施供養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存錢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對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種表達。
 
供佛並不是說佛一定要吃我們的東西,到時候妳不供養,佛就得餓一頓肚子了,不是這回事。供養,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體現我們對佛陀恩德的報答!
 
佛教講上報四重恩,其中有師長恩,佛陀是我們的本師,當然也是師長的範疇。因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們才懂得怎樣去認識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怎麽擺脫煩惱和痛苦。佛陀於眾生有大恩德,我們粉身碎骨報答佛陀的恩情都報答不盡,除了禮敬、稱贊如來以外,還要供養。
 
廣修供養,不僅僅是供養佛,而是要供養世界上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及沒有恩惠的人,我們都要供養他們。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凡是對我們有過幫助的人,我們都要懷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去報答他們。
 
佛教中講培植三種福田:

一是恩田。是說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要知恩報恩,懷有一種感恩心,去報答他們的恩情。佛經裏面講:“一個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沒有出世,我們孝敬、供養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養父母,報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們自己的福田。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在家裏連孝敬、供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話,那妳就不是一個好的佛子。
 
二是敬田。凡屬於我們恭敬的對象,如師長、老師、善知識、諸佛、菩薩,這些都是我們的敬田,我們都要供養他們。
 
三是悲田。悲田,是指我們要慈悲的對象:如那些貧窮的人,乞丐,他們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難,需要人們幫助時,作為學佛的人,我們要本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幫助他。
 
表面看上去,我們是在幫助別人,其實我們是在幫助自己種福報,所以只要見到有困難的人,我們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幫助人家。
 
佛教把培福叫種田:就像農民在春天播種,到了秋天才能有收獲,如果春天不播種,那麽到了秋天就壹無所獲。一個人的福報是從哪裏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頭上,於是怨天尤人,說老天爺沒有長眼睛,不幸的事情總落到自己頭上。
 
其實,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並不是取決於老天爺,倒是與妳的福報有關,而福報是來源於培植福田,廣種恩田、敬田、悲田,通過布施、供養才會有福報。廣修供養,從經文表面上看,雖然只講到供養諸佛,但是從經的內容來看,其實已包含了供養一切眾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壹切佛剎,極微塵中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一切佛剎,極微塵中各有一切極微塵數佛,是說無量無邊的佛,每一尊佛的身邊都有很多的菩薩海會圍繞。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供養的對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供養的意義,一是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長福報,三是滅除我們的慳貪。供佛,把妳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克服小氣。如果沒有供養、布施心,舍不得把東西拿出來,那妳將來會得貧窮的果報。布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而且將來“利息”很高。因此,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拼命賺錢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報也就是通常說的運氣。
 
供養、布施不僅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克服自己的貪心、執著。一個人如果執著財物,舍不得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像妳銀行裏一分錢也沒有存進去,雖然銀行裏的錢很多,有的人能從那裏取出十萬、二十萬,但妳一分錢也取不出來。所以布施、供養別人的同時,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存錢。
 
人因為貪念的關系,使得我們不能夠廣修布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過時、自己不喜歡穿的,才會比較大方地送給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剛買的時裝送給他人。再比如送人家電器,總是看家裏那些用不著用舊了的拿去送人,妳不會把剛買回來的大彩電搬去送人。為什麽我們舍不得把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送給人家?原因就是貪著,因為我們對好的東西產生執著。如果妳對這些最好的東西不貪著,能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拿去布施,救濟那些需要妳幫助的人,那麽本身也是在破除我們的自私、慳貪、執著和煩惱。
 
我們執著什麽東西,這種東西往往就是我們產生煩惱的根源,執著是我們解脫生死最大的障礙!
 
推廣生活易經及風水概念
歡迎關註弘易堂信息
弘易堂微信公開平臺:hyt2000com
弘易堂網站:hyt2000.com
弘易堂QQ:1994785648


上一篇:弘易轉載:【見識】為何“上善若水”四字那麽受歡迎?
下一篇:弘易轉載:【修行】好人頭上有靈光,一生一世無災殃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