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知行:夏在養生 |
弘易知行:夏在養生

(一)不同夢境代表什麼?
1.日有所思
2.環境:鏡子、玩偶、顏色
3.生活習慣:飢餓、如廁
4.陰陽失衡:個性影響身體
下墜:心陽虛(導致心悸)
升騰:小孩長個(神仙劇看太多)
憤怒、打鬥:肝陽上亢(常與人爭吵、心裡怒氣)
歡喜:身體氣機相對平衡
思考:脾胃不和(思慮過多、工作壓力大)
悲傷:心肺氣虛 (夢見親人愛人生死離別)
恐懼:腎氣不足、上火(夢到驚心動魄、毛骨悚然)
夢話:心/肝火過旺(精神緊張、神經衰弱)
夢遊:肝郁氣滯
(二)抽爻換象吉時建議:
7/21(一)7-9點
7/30(三)9-11點
8/3(日)13-15點
(三)生病的內因 VS 外因
六邪:風寒暑濕燥火
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
1.怒(過怒傷肝):暴怒引發肝氣上逆
2.喜(過喜傷心):狂喜導致心神渙散
3.憂(憂悶傷肺):長期愁郁耗損肺氣
4.思(過思傷脾):思慮過度導致食慾不振
5.悲(過悲傷肺):悲痛過度致氣短乏力
6.恐(過恐傷腎):長期恐懼引發四肢冰冷
7.驚(猝驚傷神):突發驚嚇導致心悸失眠
(四)黃帝內經:中醫養生觀
1.不治已病治未病:
2.順應自然:
天時:太陽、月亮
地利:北方乾燥、川地辛辣、南方溫暖
人和:心靜、氣勻、神聚、精盈、人壽
3.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養生先固本
(1)重視精神調養:情緒管理
(2)注意飲食/起居: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3)加強身體鍛鍊:經脈通利,血液暢行
(五)現代養生觀:
1.長期主義:生活化
2.簡單易行,經濟實惠
3.當下開始,道法自然
4.人體全息律
(六)食在養生:
1.多喝水:少量多次補充溫水/飲品
2.飲食清淡:過咸加重腎臟負擔 過甜助濕生痰
3.食物新鮮: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發期,生熟分開。隔夜飯菜要徹底加熱
4.當季蔬果:當季當地食材最適合當時氣候
多吃食物原型
5.嚴防過度生冷
(七)養生十二口訣
養身在動,養心在靜。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
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多食果菜,少食肉類
頭部宜冷,足部宜熱。
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八)體質簡易判斷法:
五行 臟腑 功能失調表現 情緒預警
木 肝/膽 目乾/偏頭痛 易怒抑鬱
火 心/小腸 失眠/舌尖紅 焦慮亢奮
土 脾/胃 腹脹/便溏 思慮過度
金 肺/大腸 皮膚乾燥. 悲傷低落
水 腎/膀胱 腰酸/畏寒 恐懼不安
(九)小暑大暑飲食核心原則:
1.清熱解暑:對抗高溫,防止中暑
2.健脾祛濕:夏季濕氣重,易困脾,導致食慾不振、乏力、水腫
3.益氣養陰:高溫出汗多,氣隨汗洩 易耗氣傷津,需補充水分和滋養陰液
4.清淡易消化:減輕脾胃負擔,避免油膩、辛辣助熱生濕
(十)暑日養生原則:
1.第一大補:睡
2.小暑 vs 大暑
小暑(地熱升騰):心火易亢,重點「防暑護心」
大暑(濕熱交蒸):脾土受困,核心「祛濕健脾」
方法:「三伏貼」冬病夏治
3.一日養生法
甲.晨間養生:5-9點
3-5點 肺經(運動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5-7點 卯時 手陽明大腸 排便
7-9點 辰時 足陽明胃 吃早餐
1.賴床:叩齒吞津功 50~100
2.出房門前:梳頭功 100~200 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皮層
3.自我對話:我很健康,一天比一天神清氣爽
內經: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之所存謂之「志」
4.活化第二心臟:刺激腳底 15~20分
5.出房門:一杯溫水 500~1000(促進代謝)
6.活動筋骨:30~60分
7.五音療疾:
7-11點 滋腎填精
聽梅花三弄 梁祝
黑茶+白茶少許
乙.白日養生:9-17點
1.上樓爬樓梯,下樓坐電梯
2.靜坐10分鐘,勝睡半小時
3.五音療疾1:
進餐/餐後1hrs 和胃安神
聽十面埋伏
黃茶+紅茶少許
五音療疾2:
15~19 點 肅降肺氣
聽陽春白雪
白茶+紅/黃茶少許
丙.晚間養生:17-21點
晚上5-7 酉時 少陰腎經(生殖 泌尿 免疫)
晚上7-9 戌時 厥陰心包經(心臟實質功能)
1.水養生:泡澡(溫泉、藥浴)、泡腳、冷水浴
2.適度按摩:改善疼痛、腳底、指壓皆有效
3.活化第二心臟:刺激腳底 15~20分
4.五音療疾:
19-23點 疏肝利膽
胡笳十八拍 江南絲竹樂
丁.睡前養生:21-23點
晚上9-11點 亥時 三焦經(免疫系統)
1.靜坐反思10分鐘,伸伸懶腰後就寢
2.睡前小酌助眠強心:紅酒<200ml
白酒<100ml
3.五音療疾:
21~23點 振奮心陽
紫竹調 喜洋洋 |
|
|
 |